"那麼我現在要啥我不要苗女死,相反,我希望她活著回去,把公輸門的惡意傳達回寨子里,再煽風點火到整個雨林。
"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她滾蛋了,我才好進陰廟搶佛光。
"可苗女一直不肯走,跟我擱這僵持上了。
"雨林里潮濕的炎熱,幾乎讓人窒息,熱到已經連汗都流不出來了,我撫摸著油膩膩的胸膛,沖苗女喊話道:
"小丫頭,看你長的有幾分姿色,我不殺你!滾吧!滾回黑水洞,告訴你的族人,公輸門的人已經在路上了,即將血洗你們整個苗疆!"
"我將剩余的三顆人頭全部拋出:帶著它們回去,就當這些是公輸門送給苗疆的見面禮了!"
"苗女遲疑片刻,權衡了一番后,彎腰撿起那三顆血糊糊的人頭,又從陰廟里翻出個大口袋,將人頭裝進袋里。
"她扛起袋子正打算離開,可不知又想到了什麼,停步,丟下袋子,對我朗聲道:
"小女子近日新學了一蠱,練的還不怎麼到家,我斗膽使出來,請雙鬼前輩指點一二。"
"我一聽,壞了,狗日的是打算跟我比劃兩下,要親手探探我的水深,這苗女的膽量,的確是讓人敬佩,人家能當上黃衣阿贊,是有原因的。
"陰廟門口滿地的焦糊尸塊,四周的樹枝上掛滿了血淋淋的臟器,正常人看到這畫面,早就嚇的屁滾尿流,落荒而逃了,可她不,此女一定對蠱有著極深的造詣,并對自己的手段充滿自信。
"我說:你講的啥你靠近點,我聽不清!"
"我想給她騙到近處,用陰燈拿捏她,可苗女卻不上這個當,反而后退了幾步:我就站這,我哪都不去。"
"我奉命鎮守此廟,阻止外人進入,我若不拼死一搏,回去很難交差。"
"苗女沖我微微鞠躬,朗聲道:寨子的規矩極嚴,我也不得不遵守,請前輩勿怪。"
"我算是體會到苗女的狠厲狡詐了,這女的就站在陰廟臺階跟前,與我對峙著,人家位置卡的非常好,我拿陰燈照她,距離這麼遠,白光照過去的效果很不好,她能輕易掙脫開,躲進廟里。
"若是盧曉瑩給她一發火雷弩,那麼爆炸引發的沖擊波,會波及到陰廟,萬一引發石塊塌方,那可就得不償失了。
"我沒功夫再跟她往下耗了,黑苗的增援隨時會來,于是我一咬牙,沖她道:我也想知道,版納的苗蠱,和湘西的有何不同。"
"你出招吧。"
"那苗女點了點頭,手伸進發冠里摸索片刻,摸出一只金燦燦的小蟲子。
"這小蟲子有鵪鶉蛋那麼大,身體覆蓋著一層金甲,造型有點像大號的七星瓢蟲,趴在苗女手中,長長的金須不停顫抖著。
"是金蟬蠱!"
"盧曉瑩立刻對我示警道,她在獲得了林先生的節葬傳承后,記憶里多了許多關于蠱術的知識,一眼就說出了此蠱的名稱。
"給大家科普一下蠱術,蠱的廣泛定義,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蟲部四中,有詳細描述:取百蟲入甕中,經年開之,必有一蟲盡食諸蟲,即此名為蠱,后來世人也稱該蠱術為養蠱"。
"簡單來說就是將數百條毒蟲置放于一個密閉的容器,這些毒蟲可以是蛇,老鼠,蜈蚣蝎子等等,讓它們同處在封閉環境中,互相廝殺攀咬,最后活下來的便是蠱蟲,頗有些勝者為王"的意思。
"隋書地理志也有記載: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,大者如蛇,小者如虱,合置器皿中,令自相食,余一種存留之,蛇則曰蛇蠱,虱則曰虱蠱,行以殺人,使人食之入腹,蠱食其人五臟,人死則其產業移入蠱主之家,三年不殺他人,則畜蠱者自鐘齊弊,累世子孫,相傳不絕,亦有隨女子嫁焉。"
"養蠱結束后,蠱蟲將會聽命于養蠱之人,通過飲食觸碰等方式讓蠱蟲進入被害者的身體,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下蠱",對此,東漢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提到:蠱,腹中蟲也。"
"是的,蠱早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存在了,各朝各代的統治階層,都將這玩意視為禁術,立法明令禁止,由此可見蠱的可怕程度。
"魏書刑法志中說,為蠱毒者,男女皆斬,而焚其家,巫蠱者,負羊抱犬沉諸淵。
第480章 反噬
"就是說誰敢下蠱害人,就把這人和羊或狗捆綁在一起,扔到湖淵中溺死。
"直至后續的唐宋明清,法律中都有對蠱師處于極刑的規定。
"而蠱的表達形式,又不僅局限于昆蟲,禮記月令鄭玄注解稱:厲鬼為蠱。"
"晉甘寶搜神記中說:蠱有怪物若鬼,其妖形變化,雜類殊種或為狗,豕,或為蟲,蛇,其人皆自知其形狀,常行之于百姓,所中皆死。"
"什麼意思呢,就是說蠱這玩意啊,它也可能以厲鬼的形式展現出來,這叫鬼蠱,甚至還有妖蠱,它的表達形式可以做到千變萬化,讓人防不勝防。
"你問我怎麼懂這麼多我從小就大量閱讀古代書籍,風水,命理,各種民間邪術都有所涉獵,修行人是這樣的,不要求你門門通,但各方面你都要懂一點,這是行走江湖的基本素養。